导航菜单

杨瀚森季前赛总结:三角移动路径 三面表现各异


季后赛正式收官,杨瀚森四场季前赛数据表现如下——

G1,森季VS勇士,前赛5投2中,总结三分2投0中,角移径面4分4板1助,动路4失误6犯规

G2,表现VS国王,各异8投5中,杨瀚三分3投2中,森季16分4板1助3帽,前赛3失误5犯规

G3,总结VS勇士,角移径面11投4中,动路三分4投1中,表现9分6板1助1帽,1失误4犯规

G4,VS爵士,2投1中,三分1投1中,3分0板1助1断1帽,3失误6犯规

场均:8.0分 3.5板 1.0助 0.2断 1.2帽 3失误 5.2犯规 投篮命中率46.1% 三分命中率40%

从这些正面数据来看,杨瀚森的数据表现大致符合人们对于一个新秀的预期,得分效率还算得上优秀,虽然助攻少了点但在场均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能有1.2帽是挺不错的。

开拓者记者Reese Kunz在季前赛总结的文章里写:杨瀚森已经展现出了未来明星的潜质,克林根和罗威(尤其克林根,毕竟罗威预期打不了几场)的存在会挤压杨瀚森的上场时间和发展空间,应该重点培养有明星潜质的杨瀚森。

更进一步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杨瀚森三分得分占比37.5%,三分出手占比38.6%,助攻失误比0.3,每36分钟犯规10.2次。

其中最惹眼的就是犯规频率。

虽然犯规问题是每一个新秀都会遇到和面对的问题,可以理解,但也客观存在。在考虑克林根等人挤压空间之前,先考虑犯规问题吧,以现在这个犯规频率,杨瀚森最多就只能打20分钟就要犯满离场。



从场面上看,杨瀚森的表现与我们此前提到的一致:在低位的表现很差,在外围的表现很好。

弧顶是杨瀚森的第一舒适区。

一方面,弧顶策应是杨瀚森的招牌技能,虽然受限于多种原因表现不多——比如战术地位啊比如队友配置啊比如默契磨合啊等等,但是他在弧顶能做的事情还是更多,能投篮、能给队友做掩护、能支配球分配球。

即使只是简单的过渡球,也比夏普乐福之流好得多。

其中三分球是杨瀚森目前最惊喜也最倚仗的部分。他曾懊悔说在开拓者试训时投篮投得不是很好,而现在三分球是他最重要的得分武器。

前文提到,杨瀚森季前赛三分出手占比是38.6%,这是什么水平呢?对比一下,唐斯的生涯三分出手占比是27%,波神的生涯三分出手占比是35%,杨瀚森比这两位投得还多(文班上赛季三分出手占比高达48%,crazy!)。

毕竟,杨瀚森目前身体对抗能力还完全不行,低位打不了,篮板比较弱,挡拆顺下也比较慢(队友也比较菜),多投三分是比较合适的。

好在他目前投得还真是很准。

而且我们都知道,从长远来看,一旦建立稳定的三分威胁,对于打开他的比赛局面乃至打开整个开拓者的比赛局面都是有极大益处的。


当杨瀚森从外围去冲击篮下的时候,他的表现也是还不错的。

踏上NBA赛场的第一次进攻,杨瀚森就试图持球杀入篮下,面对霍福德,以失败告终。但这是好的尝试。在第二场比赛,杨瀚森几乎一模一样地再次尝试,这次面对的是尤班克斯,完美打成。

事后杨瀚森说,这是自己的招牌动作,直到成功使出的这一刻才真正在赛场放松下来。

这可以说明,他喜欢这么打,他喜欢去冲击篮下。

也包括在对勇士的二番战,杨瀚森接球之后持球深入,大秀脚步,使出“淄博步”,打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比赛风貌。

事后比卢普斯说,杨瀚森最近被灌输了很多知识,这个球证明了他没有因此忘记自己的比赛长处。

这种冲击篮筐的表现能够完美地体现他的特长:能结合体型、运球能力和传球决策能力。尤其是当克林根也开始在比赛里投三分的时候,这种差异性对杨瀚森来说更是重要。


可是,一旦从外围深入到篮下之后,杨瀚森就有些手足无措了。

移动到低位?队友不给他球,他自己目前也确实打不了,几次尝试几乎无一次打成;

和对手中锋肉搏抢篮板?这就更是他目前的弱项,不仅卡不到位置而且还频繁被吹犯规;

蹲在篮下等着“吃饼”?这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这不仅仅在于,杨瀚森不以运动能力见长,不是很能跳(他自己戏称队里任何一个人都比他运动能力强、都能跑能跳只有他不行),这更是在于,杨瀚森目前还不能很快很准确地移动到可以“吃饼”的位置。

“吃饼”是讲究位置的,扣篮手要蹲守在弱侧底线,如果蹲在强侧就会堵住持球人的突破空间,这一点在平时不明显,但大家可以着重观察阿隆-戈登与约基奇配合时是如何在两侧底线来回移动的。可是,在开拓者,队友经常“不走寻常路”,指不定什么时候沿着什么路线突破,杨瀚森想提前走位是不容易的,他自己移动又比较慢,就很容易堵住。

所以,一旦他进入篮下区域之后,他就干什么都不合适,真不知道该往哪儿去才好。

最后唯一的办法,就是默默地沿着底线退出去,蹲到弱侧底角等机会。

于是我们能看到杨瀚森每个回合的移动形成一个三角路径:弧顶-深入篮下-退到弱侧底角。


当然,理论上,最好的路径其实还是退回到弧顶或者罚球线,但,进去容易出来难。

这既有球队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球队方面,队友还不是很擅长和他在弧顶配合。许多人本身就传球视野很窄,正面视野都看不到就更不用说用余光看旁边了,他们也还不是特别信任杨瀚森的三分球能力。

个人方面,如前所述,杨瀚森自己还是更喜欢冲击篮下在篮筐附近活动。这无关能力,而关乎习惯。他不是天生的射手,他之前一直都是在内线活动的,顺下、接球、打打低位、再分球,这是他习惯的节奏,他不习惯总是待在外围或者回到外围,即使连续投中三分时也是如此。

不过,这也还不用太担心。就像比卢普斯说的:杨瀚森被灌输了很多,但还不要忘记自己的比赛长处,慢慢摸索和适应。

目前,他有三分球和护筐表现,这就是他踏上球场的入场券。冲击篮筐和策应配合,这是他打出差异性的所在。低位和篮板,再慢慢等等。

以及当然,他需要学会控制犯规。

(NBA)

最新评论:

头像
╰︶单人旅途〃
一位关注治愈写作的创作者,擅长用文字记录生活温度,文字倡导自我。
7分钟前
头像
尘世凡间
在家居美学领域耕耘多年,打造高质量内容空间,风格专注表达。
3分钟前
头像
原帅红
一位关注环保生活的创作者,擅长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文字通俗易懂。
8分钟前
头像
双手打拼
用富有责任感的语言书写环保生活,用通俗语言讲述复杂事件。
6分钟前
头像
所见纪
热爱家居美学,推动文化与教育融合,是一位富有责任感的内容创作者。
8分钟前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