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苏超”里的南京校园力量


学生在足球赛场上奔驰。学校供图

  近日,力量“苏超”联赛南京队主场对阵徐州队。南京赛前,校园150名来自江苏省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苏超学生,以一场激情澎湃的力量《火力全开》足球展示点燃全场。参与演出的南京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学生李乐城激动地说:“能在‘苏超’赛场上表演意义非凡,希望将来我也能成为‘城市英雄’!校园”

  “苏超”积分榜上,苏超南京队位居第二。力量令人欣喜的南京是,出征“苏超”的校园50名球员中,有22名球员出自南京校园足球培养体系。苏超“多年来,力量全市各校培养出了一批批出色的南京足球少年,为‘苏超’贡献了南京校园力量。”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校园到赛场的跨越,是南京师生与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1999年,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率先将校园足球作为特色发展方向,成为南京校园足球工作的起点。2013年,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4个级别的校园足球联赛;2024年,又在全省率先推进校园足球改革。“我们始终秉承‘小足球、大教育’的综合育人理念,让更多学生通过足球收获成长。”该负责人说。

  为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南京市出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星级认定办法》。近5年来,全市新建、扩建运动场地133.3万平方米,新建约180个校园足球场地。此外,南京每年投入近100万元,为该市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35万名师生购买市级校园足球专项保险,解除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如今,全市近20万名学生常年参加校园足球竞赛活动。

  在南京市铁心桥小学操场上,“苏超”南京队球员陈运涵正带领学生训练。“得益于南京校园足球培养体系,我从雨花台中学走向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2023年,陈运涵成为铁心桥小学专职足球教练,“当我带着学生们训练时,仿佛看到了当年在赛场上奔跑的自己。”

  “苏超”第九轮,南京队球员戈伟助力南京队逆转比分、赢得比赛。2003年,刚进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他第一次拿起足球时,学校助理教练曹晨对他说:“慢慢来,足球会给你答案。”这句话成为他拼搏赛场的不竭动力。“足球是‘以体育人’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意志塑造有积极影响。”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表示。

  聚焦“小足球、大教育”综合育人理念,各校不断深挖内涵、凝练特色,让孩子们通过足球收获不一样的成长体验。在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每名学生都拥有定制足球和球衣。作为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该校坚持“班班有球队、月月有赛事”,全校半数以上学生上场参赛。

  雨花台中学以校园足球为中心,构建学科融合、足球文化、运动实践三大类课程体系。“南京对战徐州的这场比赛,首发阵容里有3名我校毕业生,这不仅是他们成长的勋章,更是学校深耕校园足球、坚持‘五育’并举的成果体现。”该校党委书记赵光辉说。

  为培养更多优秀足球人才,南京市教育、体育部门建立市级校园足球体教融合系统培养体系。目前已构建起以“校长杯”“校际杯”“区长杯”“市长杯”四级联赛体系为核心,结合精英杯、青训中心联赛等高水平赛事的市级校园足球杯赛活动体系。同时创新推出“升降级”的“南京市校园足球周末联赛”,计划两年内覆盖全市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24年5月,江苏青年女足获得首届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冠军,其中5名球员来自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在2024“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职组、高职组)中,南京一举包揽所有组别冠军,实现全满贯。在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南京22支学校代表队参赛,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获小学男子甲组冠军。

  南京先后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并在今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名单,成为江苏在足球领域唯一“三挂牌”的城市。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8日 第03版

作者:通讯员 杨潇 冯杨 王晓燕

最新评论:

头像
旧友一分
专注成长记录,倡导自由而有态度的生活方式,风格专注表达,深受读者喜爱。
3分钟前
头像
对于你我拿命去珍惜
用真挚动人的语言书写时尚穿搭,以内容影响更多人。
8分钟前
头像
知见手册
用真挚动人的语言书写时尚穿搭,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2分钟前
头像
赤瞳兽
用洞察社会的语言书写个人风格,推动文化与教育融合。
5分钟前
头像
满颗心之恋她
在社会观察领域耕耘多年,连接现实与思考,风格倡导自我。
3分钟前
二维码